南方都市报线上消费持续增长,提升信任度方得长久
3月15日,中国消费者协会对外发布2022年“共促消费公平”消费维权年主题调查结果。数据表明,日常消费中六成受访者表示公平感知总体良好,但也有超六成受访者曾遭遇不公平对待,受访者对线上经营者的信任度低于线下经营者。
调查结果显示,“近七成受访者对国内消费环境总体表示放心,约六成受访者对国内互联网经济发展规范程度表示认可”,证明经过近几年的监管和规范,我国的消费环境出现了积极变化,消费有望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动力。与此同时,“受访者对线上经营者的信任度低于线下经营者”这一现象,也值得高度重视。
不言而喻,网购早已成为生活时尚,加上疫情的影响,消费加速向线上转移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。实际上近年网络零售的规模年年都在增长,俨然已是中国消费市场的稳定器,对中国经济稳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。因此,面对中消协的这个调查,人们难免会感到困惑:一方面,是几乎每个人都在进行网购等线上消费,另一方面,消费者对线上消费的信任度却不算高,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?
消费者之所以对线上消费的信任度不高,往往缘于欠佳的消费体验。
由于网购的特殊性,消费者所收到的实物可能与卖家所展示的存在一定差异。生活中不少消费者都遭遇过网购货不对板等困扰,有的在网上买的衣服和店家照片相差太远,连款式都有出入,有的团购了自助餐,收到才发现食物不新鲜,分量质量都有不小折扣。
售后服务则是另一个问题。生活中不少消费者网购收货后并不满意,但是如果商品价值不高,考虑到退换货的麻烦,常常选择息事宁人。尽管购物过程结束了,怨气却累积了下来。
针对线上消费,商家和平台往往有一套专门的定价和销售策略。比如或为了防止消费者比价,或为了制造噱头,人们在电商平台上经常会看到所谓“电商专供”商品。和实体店所售同品牌商品相比,“电商专供”商品如果仅仅是款式、价格上略有不同,不但无可厚非,而且这种差异也体现了线上的优势,毕竟网购使产品从工厂到终端减少了多个环节,本身存在价格让利的空间。但是据媒体报道,在家电行业,电商专供产品减配已经是公开的秘密。这种减配注定会给消费者日后的使用增添烦恼。
至于直播带货中的虚假宣传、隐瞒事实、夸大功能、欺诈消费者等乱象,近年来更为消费者深恶痛绝。
线上消费的规模每年都在增长,这当然是好事,但消费者的信任不应被挥霍。如果消费者对线上消费的信任度始终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,久而久之,线上商品在众多消费者那里得到的是“便宜无好货”甚至“低劣商品”的标签,那无疑是一个双输的局面。
提升消费者的信任度,监管需要跟上。过去消费多在线下场景,有关部门逐步积累了很多监管经验,但现在大量消费转移到了线上,所暴露的问题很可能远超线下,监管的难度也同时在成倍增加,这就需要监管部门与时俱进,针对线上消费的特点制定监管措施。
不论线下还是线上销售,质量都是必须守住的关口,商家和平台不应该失去敬畏感。线上消费可以让生活更便利,可以因中间环节的减省而节约成本,但如果因此而在质量问题上失守,线上消费还能有多少价值?
现在大量线上消费都是借助平台,从这个角度,平台越大,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责任也就越大。但是据媒体报道,当下不少价低质次的“电商专供”家电产品正是在一些大平台上热销。维护自己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,需要这些平台舍弃小利,拿出决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