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莞日报
  • 省级报刊
  • 登报平台
  • 遗失声明
  • 公告启事
  • 分类广告
  • 工商广告
  • 在线办理
  • 方便快捷
  • 刊登热线:135-3879-8861
  • 刊登热线:135-3879-8861
报业传媒
南方都市报:“红豆生南国 此刊最相思”
 集结《红豆》七册刊发文章、师生回忆性文稿等内容的《红豆杂志结集》发布。
 
  “红豆生南国,春来发几枝。愿南国文艺一如红豆,累累盈枝,以副人民的相望。”1979年,中山大学文学杂志《红豆》孕育创办,文坛泰斗周扬为《红豆》创刊号如是题词。
 
  45年后,6月19日,为庆贺母校中山大学百年校庆,中山大学学生刊物《红豆杂志结集》首发式暨赠书仪式在中山大学中文堂举行。中山大学中文系77级、78级、79级“新三届”学子再次相聚一堂,见证书籍首发。从风华正茂到白发苍苍,众人谈笑风生忆当年,即使岁月更迭,各自经历不同人生际遇的老同学再聚首,同窗情谊仍一如往昔。
 
  “一枝独秀” 改革开放初期“广东的新《新青年》”
 
  1979年春天,改革开放的时代氛围令人振奋,中大康乐园春潮鼓荡。在老教授楼栖、王起(季思)、吴宏聪先生与黄天骥、金钦俊、刘孟宇、裘汉康先生等中壮年老师的支持下,由中山大学《红豆》编辑部编辑、中大钟楼文学社出版的文学杂志《红豆》孕育创办。1979年3月至1980年12月,共出版发行七期,在国内各大高校出版的文学杂志里堪称“一枝独秀”,影响力闻名全国。
 
  时隔四十余年,经过一年时间的筹备,集结了《红豆》七册刊发文章、师生回忆性文稿等内容的《红豆杂志结集》正式发布。活动现场,中国科学院院士、中山大学校长高松在致辞中表示,《红豆》杂志不仅是一份普通的大学生刊物,更是中国改革开放、思想解放运动的标识,是中大文科在当代中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一面旗帜。曾被誉为改革开放初期“广东的新《新青年》”,是历史“新时期”新一代大学生难以磨灭的集体记忆,集中体现青年学生的激情与才华。今年中山大学将迎百年华诞,在这个特殊的节点,《红豆杂志结集》不仅是校友们对于过去岁月的回顾与缅怀,更是对中大未来发展的期许和展望,是校友们为百年校庆献上的一份特殊的情深意重的礼物。“我相信《红豆》杂志将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,成为激励后来者不断奋进的精神力量。”
 
  “红豆生南国,此刊最相思”。曾执教“新三届”学子的中大中文系黄天骥教授为该书题词。黄天骥教授表示,“《红豆》杂志在当时的发行和影响力是了不得的”。今年他已届90岁,现场发言时仍身姿挺拔、声音洪亮,讲起往事记忆犹新。“在座的各位我大部分都还叫得出名字,诸位给我的印象太深了。”
 
  “有那么一瞬间,我觉得神思飘荡,仿佛回到了近50年前的大钟楼,眼前闪动的是一个个青春而充满激情的身影。”中山大学中文系党委书记王琤代表中文系发言。“《红豆》在当年有着巨大的影响力,而且从钟楼文学社、《红豆》编辑部走出了一批杰出的中大校友,他们在各行各业中引领一代潮流,做出重要贡献。红豆是相思的象征,在这里也是校友和母校感情的连线。”
 
  敢为人先 风格泼辣新锐,一两天内全部售完
 
  翻开《红豆杂志结集》,细读收录的文章,即可一窥当年杂志撰稿、编辑、印刷、销售的盛况和细节。
 
  “办《红豆》留给我最深的感受,大概有点相类从十月怀胎、一朝分娩,一直到把孩子养育成人。”77级学生、原中大《红豆》杂志编辑部主编苏炜回忆,因为广东是改革开放开风气之先的前沿阵地,《红豆》从创刊起风格就泼辣新锐,“从栏目设置、诗文的选题、搭配都显得有板有眼,每期都有几篇质量上乘的有分量的稿子”。
 
  “每期三千到五千印数的杂志,除了邮寄全国各大院校和少数订户之外,总能在一两天内全部售完。”在苏炜的印象中,自创刊后《红豆》就实现了“经济自立、自负盈亏”。
 
  为了办好这本杂志,创刊团队付出了很多心血。当时负责文艺评论的编委、77级校友陈平原记得,《红豆》在当年所有大学生刊物中装帧印刷最为精美。从组稿编辑到版式校对、印刷销售等几乎由学生包办。
 
  “《红豆》每期出版的日子,对中文系的同学来说,好像是盛大的节日。”77级中文系王春芙还记得当年同学们在街头卖杂志的场景,“无课的同学或自行车上垒上一堆,或手抱一捆,或肩扛一叠,挤公共汽车到广州闹市区去卖。”
 
  当年的中文系学子毕业后活跃在各界,对他们而言,《红豆》也是某种意义上的起点。77级江艺平生平第一次印成铅字的文章就发表在1979年第3期《红豆》。“现在读这些文字,显然稚拙不足取,惟一可印证的,是当时笔下的情真意切。《红豆》穿越漫长时空,回到我们面前,让我又听到那个共鸣的响指,那是一代大学生和一个时代的共同记忆”。
 
  “红豆”相思
 
  代表一代人共同的青春激情和家国情怀
 
  首发式现场,苏炜表示,《红豆杂志结集》代表了那个年代77至79级三届学生的精神面貌,也代表了改革开放初期大学生焕发的青春力量。“这是一本青春的杂志,这本书今天成为百年校庆的礼物,我觉得将对新一代学子起到鞭策和促进的作用。”
 
  78级学生、原中大《红豆》杂志编辑部副主编方风雷分享了当年请到周扬为《红豆》创刊号题词的往事。
 
  79级蔡照波说,当年《红豆》杂志作为一本文学刊物,使他感受到一种“铁肩担道义”的责任,真实地反映了一代人的思想和精神面貌。
 
  为了这次首发式,海外同学冯淑萍专程从澳洲赶回来。当年的她负责通联组工作,随着《红豆》影响力的逐渐扩大,读者来信“从一封封变成了一摞摞”。读者的反馈大致可以分为几类,“一类是热情洋溢,出钱出力;一类是忧心忡忡,担心文章的言论过火;还有一类是高山仰止,崇敬有加。”
 
  “我当年就是对《红豆》高山仰止的那一类读者。”77级哲学系学生、中大哲学系教授,原中山大学副校长、党委副书记、校友总会常务副会长李萍激情饱满地抒发自己的情怀。“今天不仅是中文系同学的聚会,更代表了我们新三届的集体记忆,代表我们那一代人共同的青春激情和家国情怀。有一群代表中国青年精神和气质的同学们,在我们国家走向新时期时呼喊和发声,我为此感到自豪。”
 
  最后,原中山大学学生会主席蔡东士总结道,“恢复高考改变了我们整整一代人的命运,《红豆》让我们相思了40多年,今日激动之情难以用言语表达。”现场他邀请李萍一道对唱一曲《敖包相会》以表达心情,将活动气氛推向了高潮。
 
  现场,原中山大学《红豆》杂志编辑部代表还向中大图书馆、校史馆、校档案馆、中文系系史馆、中大相关师长等赠送了《红豆杂志结集》。
收缩
南方都市报:在线客服
  • 官网客服:在线办理
  • 在线客服
  • 在线客服
  • 工商广告
  • 官网平台:刊登热线
  • 135-3879-8861
  • 官网平台:客服电话
  • 135-3879-8861
  • 官网平台:微信办理

  • 扫一扫微信办理
广州文明窗口 扫一扫微信办理